沉香文化
雕塑艺术之思辨
发布时间:2015-01-08

 

中国艺术唯心成分多些,即便立足客观环境,也总要赋予描摹对象一些自家的义理,且以此为豪。

在这方面,雕塑是难得糊涂的,力求形神兼备,尤其佛像的眼睛与开脸、手足的形神。如此,才能令人们看得懂,爱得起,或收藏,或投资。如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李凤强的木雕《瑶池集庆》,长1800厘米,雕琢人物116人。运用国画之散点透视原理,审材使刃,谋篇布局,娴熟的发挥浮雕、圆雕、镂空雕、薄意雕等诸多技法之优点,赋予了传统神话故事新的生命力。同样是线条,却将近景的海水与远景的祥云,处理的行云流水,浪漫飘逸。足以超过“建画”功夫的瑶台之上,西王母无上高贵的庄严慈悲像,接受着天罗星煞们的虔诚朝拜,尽呈大千气象。

“有心则灵”是艺术家创作的重要因素,必须有深厚的文化积淀,且能调动全部学识,才能够借助于高超的技艺创就佳品。

从魏晋玄学开始,一个极其困扰的哲学命题,令千百年来的工匠们无已突破;有与无,多与少,繁与简。王弻在《论语释疑》中曰:“尽意莫若象,尽象莫若言”,“大象无形,大音稀声”。此种境界,古来崇尚。可到底多少笔墨刀法“若象”?究竟取舍多少尺寸“若言”?目下所见的艺术品,又有多少众口一词的褒贬呢?至于个人喜好,择其繁简,自是各家的好恶罢了。这种意在言外,大象无形的哲学思想,对中国艺术精神影响至深。

苏轼云“欲令诗语妙,无厌空且静;静故了群动,空故纳万静。”流畅空灵、若虚若幻,似乎成为传统美学的至高境界。试问,古今中外的哲人、艺术家能把这个尺度拿捏到何种尺度?作为人类生活思想创作的高级产物,必须要以一定的具象、载体,用以承担如此玄妙的崇高标准?李凤强的沉香雕《侯门多福寿》、老山檀香雕《渡世三十三观音》《大悲咒》《三宝法会》等作品,神态各异,仙姿庄严,气韵非凡,诸多刀法与技艺纷呈交错,人物与自然、人物与人物之间并蒂交融,主次鲜明,无不张扬着艺术家雕刻技艺的精粹。无数尊造像无一重复,无一例外的围绕普渡主体,相得益彰,似此等情状与境界,又当如何取舍?

艺术家若缺乏灵感,永无精品佳作。公孙大娘舞剑,全凭斗酒出彩;李白斗酒诗百篇;张旭斗酒,狂舞笔墨,终成狂草大家。如此等等绝非仅凭酒力,实是艺术家平生的学养与功底所致。雕刻若不走心,作品不过是匠作。

禅是中国人接触大乘教义时的觉悟,从而感悟到自家心灵的灿烂,逐步领悟到哲学的辩证心语,经历长久的艺术实践之后,逐步迈向艺术殿堂的至高境界。至于雕塑作品的成就,其整个过程是艺术家心灵的历练,是天人合一的实践结果。

“舍利佛言:‘威神在何所?’如来曰:‘亦不在像中,亦不离于像。’”法身之外有佛,且化身诸多,为了芸芸众生需求之迁就,一个“应”字,深深道出了佛经的普度蕴意,此等悲悯感的俯就,传达至现实,自然要创造或选择最为完美之载体,承担了这一责任的表面上看去是佛像艺术品,可又有谁人去关爱那些从来就默默无闻的工匠们?

东晋的慧远法师在《佛影铭》曰:“神道无方,触像而寄”,“无方”的“神道”必须借助佛像表现,在信众心中,造像绝不是一尊尊目无表情的雕塑,而是具有灵性的活体,是神佛的真身与替身,“信众需要这个替身,用以激起、唤醒他们对未知的寄托。古往今来的寺院中,无数形态各异的造像,给人们传达了世世代代佛的真谛,佛教对于生活一切无常的看法,使得李氏凤强先生之雕塑技法,不断地丰富提升,将自家之宗教情怀转化为审美意趣,将人间的悲欢离合、诸多欲望们,引向永恒之太和,导向圆融境界的自在无碍。

 

佛并不虚空,且无论何样材质,诸如玉、金、银、铜、铁、石、泥、木等等,任人选用,所有的佛之造像,无论何样之尊者,在信徒的跪拜之上,拜佛者们都沉浸于自家的聪明、迷惘之中。最初源流中的印度佛教艺术,佛陀本身的形象依稀相近,佛教本体之中,佛已经完全自足,并不需要通过“普度众生”去实现自身价值,游方众僧却要去努力实现自身之修行价值。其实,佛就在我们心中。佛曰:心即佛,佛即心。我们礼拜佛教佛像,就是要借助佛像来唤醒自己,佛教造像传达着佛教教义,受众通过此感受,获得佛之悲悯之心,以拯救自家的失落的心性与茫然。

艺术家的可贵就在于此,不仅要佛像形神皆备,气韵生动,还要超凡入圣,传达佛教的光明威德、慈悲了悟,如此一来,匠作们是何等的不易?

我们面对佛像美好的微笑时,静谧平和,兴盛向往。滚滚红尘,世态庸俗,生活是如此的熙熙攘攘,唯可以是自己的微笑,才是快乐的。佛教不是弃世的宗教,它既不是远离尘世的苦修,也不是万千寂灭的枯槁,而是具足人间情怀的悲悯,启发民众放下虚妄与执着,达致心无挂碍得大自在。佛要入世,而不出世,无论是金刚怒目,还是菩萨低眉,无论是威仪严像,还是慈悲爱相,都是行菩萨心肠,都要能使人一见敬仰,以传达佛教的庄严心法为最高境界。

优秀的木雕佛像,都增加作品的意蕴气象,融合传统文化和雕塑技艺,吸取中国传统雕像营养,又不屈从固定的形式传承,而是明本心,明自性,创造能表达艺术家独特的感受,无论外型,恣意赋形,简素空灵,概括彼佛,展现宏达诸多风范,力图在错综有序的空间中,体现繁而不乱的艺术特征。这在李凤强的沉香和沉香木作品中,多有表现。从整体看,寓人物于恢弘的空间感中,以有限空间展现无尽的深远意境,呈现空灵宁静,达到静穆盎然。纵观北魏、唐宋、金辽之风,还是云岗、龙门、大足及藏地之佛像仪态,巧妙再现,有铁琵铜琶之昂扬,有管弦丝竹之婉约,既有曹衣带水之飘逸灵动,又有祥和睿智之圆融静穆,凡此种种,都须在技法上得以突破,从世俗中撷取圣洁,由意态而达形象,化情起性,直入本心。创作的过程也是心灵涤荡的过程,在艺术家在物我两忘之间,法度自成,凡圣融摄,自在无碍,静穆境界之中。自净其心,竭力创制,追求完美,于方寸之间可现莲界,可达心性。

上一篇 > 没有了
友情连接
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福建省民政厅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 莆田善艺(李氏)工艺 莆田天下寻宝艺术馆 莆田华艺雕刻厂 莆田融艺堂工艺品 莆田阿九沉香

地址: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工艺美术城展示中心一楼

固话:0594-2116568

手机:18030397880(秘书处办公室) 17350127629(沉香检测鉴定中心)

邮箱:fjscxxh@126.com

网址:www.fjscxxh.com